德媒文章:世界经济面临七大风险

原标题:德媒文章:世界经济面临七大风险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 德国《商报》5月27日发表题为《完美风暴》的德媒大风文章,作者是文章N·巴斯蒂安、J·明希拉特等12位专家。世界文章称,经济供应链断裂、面临大流行蔓延、德媒大风物价上涨、文章乌克兰战事……这一切都使得全球经济比金融危机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世界有七个因素将在未来几年塑造全球经济。经济全文摘编如下:

供应链断裂、面临大流行蔓延、德媒大风物价上涨、文章乌克兰战事……这一切都使得全球经济比金融危机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世界有七个因素将在未来几年塑造全球经济。经济

1.全球化正在缓慢终结——世界经济正在分裂为集团吗?面临

确保供应链,区域生产而非全球采购,主要在贸易集团中进行商品交换——这些都是新的全球趋势。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达沃斯宣布:“在重组我们的供应链时也将更加关注所谓的‘朋友外包’,即把生产设施转移到友好国家。这也是我们希望与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加强合作的原因之一。”

从德国角度来看,西方与北京之间可能出现的贸易脱钩构成了威胁。德国《商报》研究所所长贝尔特·吕鲁普说:“对于高度集中于中国市场的个别公司而言,这是重大灾难。”

2.通货膨胀回归——尤其影响贫穷国家

通货膨胀正在强势回归——它不仅对工业国家、而且尤其对全球南方国家产生了严重影响。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全球通胀率为7.2%,并可能在6月的下一次预测中上调该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8.7%。

现在,要对抗通货膨胀,就不能不对全球经济造成附带损害。制裁和能源供应问题正在给经济带来负担。物价上涨遇到经济停滞。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埃里安说,这种所谓的滞胀“对央行来说是最糟糕的事情。尤其在美国,滞胀不可避免。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居高不下”。

两难困境是:央行实际上必须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应对价格上涨,以抑制需求;与此同时,疲软的经济增长要求降低利率以提振需求。在工业国家,现在是避免衰退的问题;在贫穷国家,这是为了防止数百万人死亡。

3.长年超额债务——现在没有足够的储备来推动增长

在美国,债务是系统的一部分。这既适用于私人家庭的信用卡债务,也适用于公司和国家。2008年,美国的公共债务还只有10万亿美元。从那时起,这个数额增加了两倍。到今年底,美国的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140%。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府债务也达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在希腊,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85%。意大利为150%,德国约为70%。日本仍然是政府债务的世界冠军,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260%。

不仅政府已经习惯了靠借贷生活,许多公司和私人家庭也已经习惯了这么做。据国际金融协会最近报告,今年第一季度所有国家、银行、公司和家庭的债务增加了3.3万亿美元,达到305万亿美元。

无论是金融危机、大流行,还是乌克兰战事:解决方案一直是“新债务”,要紧的是保持经济继续增长。

4.央行似乎不堪重负并失去可信性

欧洲央行直到去年底都认为,当大流行的特殊影响消失时,物价高涨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自行解决。事实证明,这种希望是一个谬误。事实上,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在4月份升至7.4%。英国巴克莱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凯勒认为,通胀率要到9月才会达到8%左右的峰值。

哈佛经济学家弗曼在达沃斯警告说,美联储只能“以经济衰退为代价才能实现其2%的通胀目标”。他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今年的主导利率必须至少提高到4%。

就美国而言,加息可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美元汇率通常受益于美国利率上升,因为更多的资金随后流向美国以寻求回报。5月初,衡量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其他六种主要货币价值的美元指数升至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5.熊市启动——股市增长还能持续多久?

几个月来,股市波动就像坐过山车。虽然股市有时会上涨,但总体而言,下跌幅度很大。自今年初以来,德国DAX指数从高点下跌了13%。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跌幅很快将超过20%。从历史上看,这是表明股市将在较长时间下跌的指标。自去年底以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甚至下跌了27%。

导致股市整体环境不健康的一个因素是通货膨胀的持续飙升。国际金融协会对局势作了非常相似的评估。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宾·布鲁克斯认为世界正处于衰退的边缘。在他看来,这是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非常重大影响的范式转变。

6.德国公司处于地缘政治风暴中心

德国商界领袖的企业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政治上、经济上和技术上。

德国和欧洲正在永久失去俄罗斯这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虽然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可以承受失去俄罗斯,原材料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地区购买,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国。

许多经理目前正在被迫考虑与北京决裂的情况。后果将是致命的——仅宝马、梅赛德斯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就在中国赚取了很大一部分利润。但它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市场,中国也是半导体等重要产品的供应商。如果这些产品断供,世界各地的许多装配线将陷入停顿——尤其是德国的许多装配线。

德国约36%的经济产出来自出口。西门子、汉高或汽车公司及其供应商已经建立了遍布全球的生产网络。中国经常处于中心位置。事实上,该系统几十年来运行良好,尤其是对于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来说。

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破坏了文明,使这种商业模式失去了一个重要基础:它建立在一个适用法律的力量而非强者说了算的世界秩序之上。在这个世界秩序里,人们彼此信任而不是暗中监视。

7.欧洲因乌克兰战事处于十字路口

每个人都从历史中吸取他们想要的教训。在达沃斯,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我们带回到欧洲帝国时代。

不要让任何危机变得无用:冯德莱恩就是这么想的,要求无条件支持乌克兰的东欧人也是这么想的。乌克兰战事可能标志着欧洲成为真正的地缘政治参与者。其他人则不喜欢急于求成,德国总理奥拉夫·朔而茨就是其中之一。他周四的亮相标志着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高潮和结束。朔尔茨借此机会表示拥护自由贸易。他说:“坦率地说,去全球化是误入歧途。”他还说,关税和贸易壁垒的代价是由企业、工人和消费者支付的,而他们已经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他同时呼吁“减少战略依赖”,称更加多样化的经济更具弹性。

在战事的最初几周,欧盟的团结是其最大的力量。一个又一个制裁方案在布鲁塞尔通过,每个人都同意,即使是阻挠者欧尔班·维克托也没有落伍。但现在团结结束了。欧尔班正在阻止计划中的对俄石油禁运。欧洲处于这场地缘政治风暴的中心——而且不太确定它想走向何方。